(第十七期)
深秋时节,位于海东市平安区的大红岭上,大片大片的杏树林褪去了绿的底色,变得金黄、火红。阳光透过树叶,叶子闪闪发着光,让秋日的杏树林有了别样的味道。熟悉大红岭的人知道,这里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荒凉与萧瑟。2011年,一家致力于发展生态、绿化的企业成立了,大红岭“荒山披绿装、枯沟变水塘”的华丽蝶变也随之上演。
收获的红杏。受访者供图
平安有座“杏”福岭
8月是杏子收获的季节,位于大红岭的青海省杏福岭生态产业园,工人们将满山的杏子采收、分级后,通过全程冷链把鲜杏发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
大红岭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杏福岭,就不得不提到一家企业——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经营各类花卉、苗木培育及销售、林果产业开发,农林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2014年,企业相继取得“树上干杏引种实验示范研究”“青宏杏良种”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和专利证书,并围绕产业转型登记注册了“西域贵族”“杏福岭”“青宏杏”“平安杏”等系列商标200余项。2018年,企业荣获青海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青海省科技型企业的荣誉称号。2019年,向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申请并注册成功“杏福岭·中国”“杏先生·中国”中文域名,致力打造青藏高原优质品牌。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宏博科技已成为“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倾力打造以生态复合农业为载体,集特色林果种植、林下经济、科研培训等于一体的“生态田园”经济综合体。
发展生态产业一定大有可为
如果要详细了解宏博科技,就一定要了解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罗彬。1980年出生的罗彬,来自四川省自贡市,是一名退役军人。2010年,因一次和朋友相约见面的机会,罗彬来到青海。就是这次,让罗彬决定留在青海发展事业。
“地处大江大河源头的青海,发展生态产业一定大有可为。而种植特色经济林树种,发展绿化不仅能达到生态效益,也能产生经济效益。”罗彬说。就这样,怀着一颗誓将荒山变绿洲的赤子之心,罗彬承包下这里的一万多亩山地。2011年1月,伴随着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罗彬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种植行业是一个风险和机遇都很大的行业。从2011年到2017年,罗彬和专家们反复在周边生态环境、气候相近的省份考察,做了大量科研工作,研究适合青海浅山地种植的经济林树种,最终培育出一种适应在青海种植的杏树品种,命名为“青宏杏”。这种杏子耐寒、耐旱,不易产生病虫害,果实的口感还很好。
后期,在国家林草局科技服务团队的帮扶下,罗彬和团队先后克服青宏杏授粉、开花期霜冻等重重困难。今年,青宏杏的单株产量达到20多公斤,总产量达到9万多公斤。
打造以山养山造林致富的乡村振兴样板
除了种植杏树,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还不停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流量密码”,规划出了“一心”杏博园,“二翼”南北向褡裢湖花海游览景观视廊,东西向佛掌沟花海游览景观视廊和“七片区”,也就是青宏杏经济林种植区、田园科普体验区、综合服务区、花海生态景观区、动物饲养体验区、郊野山体体验区、森林康养区,让田园经济综合体做到绿富同兴、绿富同行。
在发展的同时,企业实现了带动周边共同富裕的愿景。截至目前,杏福岭生态产业园每年的农民工用工量时达1.2万多人次,驻地农民年增收超过160万元。此外,园区还引入农村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为乡村振兴产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未来的发展,罗彬说,企业计划到2028年,形成以“青宏杏”种植及林下综合种养相契合的生态圈层和以农旅、文旅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的休闲圈层,通过现代农林业模式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富硒农畜产品,成就“杏福岭”品质生活、幸福康养的典范,打造以山养山、造林致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